通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持以服务为导向、创新为抓手,做好产品、做优服务、做强监管,着力推进平台运行规范化、交易电子化、服务标准化,打造高效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阳光平台”。
一、拓展平台覆盖范围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总要求,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现项目全流程公开管理,落实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发展要求,在认真做好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矿业权出让等传统项目进场交易工作的同时,持续在平台覆盖范围拓展上发力用力,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招标、林权交易、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交易等项目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集中交易,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应进必进”、统一规范、高效便民。
二、深化平台互联互通
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深入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投标,梳理优化交易流程,实现项目登记、信息发布、场地预约、文件获取、专家抽取、开标评标、合同签订等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积极推行“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通过“不见面”开标系统,实现招标人、代理机构、投标人网上实时互动;投标人只需登录网上开标大厅,即可实现足不出户参与开标过程,已与全国18个省110个地区建立了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关系,跨地区共享共用专家和场所资源,网上开标“不见面”、异地评标“常态化”。
三、优化平台交易服务
全面梳理交易服务事项,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创新发展。对进场交易项目多环节流程进行再梳理、再精简,编制完成《通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服务清单》《通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一次性告知单》,明确进场交易各环节服务类型、服务事项、服务时限、服务对象、责任科室内容、服务电话服务流程及规范等内容所有要素通过 “一张表”方式呈现,进入平台参与交易的各类主体均可按需实现“点单式”服务,不断优化服务平台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各方交易主体办理公共资源交易业务。
四、持续推进监管创新标前标中标后
“标前”实现智慧监管。“排斥潜在投标人检测服务”功能,即在招标文件正式发布前,通过自动化系统对招标文件进行智能化检查和分析,便于招标人和代理机构及时调整、修改招标文件中不合理设定和歧视性条款内容,便于监管部门实时监督。
“标中”推行数字见证。积极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完善数字见证体系建设,对交易项目全环节、全数据信息资料以及开评标现场的全过程进行语音监控实时记录,实现招投标项目进场交易全流程数字见证,在“见”与“证”的每一个环节中,全方位提供服务,有效促进评标评审活动的公平公正。
“标后”实施协同监管。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行业监管模式,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实现保证金“秒退”,全力打造“退付最快、效率最高、流程最优”的保证金退付机制,积极推行投标保证金“秒退”服务,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占用压力。
下一步,通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继续全面营造公平竞争的招标投标市场环境,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持续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